敢问路在何方——《赢在测试》回访(一)

2016-10-20   出处: 蔡为东  作/译者: 蔡为东

我的《赢在测试》出版于2010年,《赢在测试2》出版于2013年,时间飞快,都过去好几年了。这次我回访了几位之前在《赢在测试》系列中采访过的测试专家,请他们对测试行业当前的热点和方向以及测试职业的发展做了一个简单的评论和指导。我把他们的观点记录在下面,以飨读者。深入的和不同的观点会给我们以冲击和启发。

                            



技术类的要专,管理类的要全

李爱华,负责金山的西山居的质量中心,副总裁。

李爱华现在是副总裁,珠海政协委员。她也曾经带着测试团队去兼做游戏产品,做项目管理。后来感觉比较吃力,还是回归到测试,因为测试是自己的主业,也是团队的优势所在。测试之外的事情不是不能做,而是不一定能比别人做得更好。

她的测试管理的指导思想是要求测试工具化、测试产品化和测试国际化(在北美有分支)。

测试团队中低端、重复性的工作分给外包团队和机器去做(也就是通过技术实现)。西山居的正式测试人员其实是减少趋势的,外包团队在扩大。应届毕业生放到外包团队。

测试团队正式员工的招聘要求:

(1)5年以上开发经验的,去做测试开发;

(2)应聘功能测试岗位的,要求5年以上测试经验;

在测试团队中,走技术类发展路线的,一定要专;走管理类发展路线的,知识要全。



测试还是小众

郑文强,测试专家,有专著出版,现在做测试方面的咨询,同时也跨界做点别的事情。

做测试咨询的时候,客户来自不同的行业,隔行如隔山,解决问题不容易,也不容易得到客户认可。有的客户希望通过一次咨询解决所有问题,毫无疑问这是做不到的,让他有失败感。咨询的费用看起来还可以,但是里面需要投入非常多的精力,以至于有的时候都觉得不如上班自在。

文强认为,测试还是小众,可能还是有前途的,但是很难说服别人究竟前途在哪里。在公司里,测试人员是比较弱势的。


我的《赢在测试》出版于2010年,《赢在测试2》出版于2013年,时间飞快,都过去好几年了。这次我回访了几位之前在《赢在测试》系列中采访过的测试专家,请他们对测试行业当前的热点和方向以及测试职业的发展做了一个简单的评论和指导。我把他们的观点记录在下面,以飨读者。深入和不同的观点会给我们以冲击和启发。


软件测试理论进展不大

朱少民,同济大学教授,主要负责软件工程和软件测试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同时也对外提供测试咨询服务。

软件测试行业有些变化,受敏捷开发的影响比较明显。整个行业发展不算快,相对来说算是比较慢的。

互联网对软件测试的影响有利也不利的地方:互联网都是快速交付,对自动化要求更高,而对测试本身关注更少了。

在IT行业里,从事测试的人是不是少了?有些人同时在做开发和测试工作。小公司里测试职位少,有些边缘化。

测试技术上,没有明显的进步。开发方面发展很快,但是测试没有什么进展。有些工具,但是理论、方法论上进展比较少,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没有多少。

我们对已知的东西做监测,做自动化;对于未知的东西,可以通过实验去探索。对于移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事物,我们测试工程师要寻求相应的新的方法去做验证。例如,人工智能,这里有新的挑战。

很久之前讨论过,测试要不要比较好的开发技能?在当时,即使开发技能不行,也能做好测试,现在来看,就很难了。机会有,但很少。一些简单的测试,走向了众测。这样就意味着基础性的测试职位减少了。公司里测试架构师、测试专家、测试高级专家等职位还是有的,虽然少,据我了解待遇还是挺好的。级别和开发一样的话,待遇还是一样或者相近的。在高级职位上,缺少合格的人,而不是岗位。

各位同仁要花大力气去提高自己的技能。自动化测试要求开发技能,开发节奏更快了,测试人员又少了,没有自动化测试就更不行了。

大家要拓展自己的领域,要能做更多测试工作,掌握更多的技能。不局限于某一块。

测试方面的论文还是比较多的。工业界(公司)的人还是可能影响学界,是一些会议的组织者,甚至主席。学界的人也是一样,会影响到公司里的人。在公司里,测试方法、技术上也是有可突破的地方,鼓励创新。

 

 

软件测试的职位已经细分

曹向志,测试专家,负责上海一家软件服务公司在北京的业务。

软件测试行业细分为功能、自动化、性能和安全等,基于业务的功能基本上已经按照行业做了细分,企业对于测试工程师的需求也已细分和更加专业化。

软件测试在国内一直没有比较好的组织,我希望有测试组织来引领大家研究技术,制定标准和规范。




声明:本文为本站编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转载参考(依行业惯例严格标明出处和作译者),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专业信息,普惠测试相关从业者,开源分享,推动行业交流和进步。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原作者及时与本站联系(QQ:1017718740),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测试窝)或微信公众号(测试窝)关注我们,与我们的编辑和其他窝友交流。
251° /2516 人阅读/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