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安全测试:软件是否存在SQL注入漏洞?

10 小时前  卓码软件测评 

软件测试安全测试里,SQL 注入漏洞是高频高危风险项 ,这类漏洞多藏在用户输入交互的地方,比如登录框、搜索栏、数据提交表单,一旦软件对用户输入的内容没做严格过滤,攻击者就能通过构造特殊 SQL 语句,绕开验证甚至操控数据库。软件测试安全测试时,会先瞄准这些输入接口,模拟用户输入包含 SQL 关键字的内容,比如在用户名框输入 “’ OR 1=1 —”,看系统是否会忽略验证直接登录,这是判断是否存在基础 SQL 注入漏洞的常用方式。​

有些软件看似做了输入过滤,实则存在漏洞 , 比如只过滤了简单的 “SELECT”“DELETE” 关键字,却没处理大小写混合或编码变形的注入语句,攻击者用 “SeLeCt”“%53%45%4C%45%43%54”(SELECT 的 URL 编码)就能绕过防护。软件测试安全测试不会只做表面检测,还会用多种注入 payload 组合测试,包括数字型、字符型、盲注等不同类型,验证过滤逻辑是否全面,避免因过滤不彻底留下安全隐患。​

后台接口的 SQL 注入漏洞更隐蔽,比如软件通过 API 接口接收参数查询数据,若参数直接拼接到 SQL 语句中,没做参数化处理,攻击者就能通过篡改参数值注入恶意 SQL。软件测试安全测试会重点排查这类接口,比如在查询用户信息的接口参数里加入 “AND (SELECT COUNT (*) FROM admin) > 0”,看是否能通过返回结果判断数据库中是否存在 admin 表,进而推断更多数据库结构信息,这类盲注检测往往需要更细致的结果比对和逻辑分析。​

软件测试安全测试还会关注预编译语句的使用情况 , 规范的 SQL 操作会用参数化查询,将用户输入作为参数传递而非直接拼接,从根本上杜绝注入风险。测试时会查看代码层面是否采用了预编译机制,比如 Java 中的 PreparedStatement、Python 中的参数化查询,若发现仍有直接拼接 SQL 的代码片段,哪怕当前输入场景没测出注入,也会标记为潜在风险,因为后续功能迭代可能让这些代码成为注入突破口。​

存储过程中的 SQL 注入也不能忽视,有些软件依赖数据库存储过程处理业务逻辑,若存储过程中使用动态 SQL 且未对输入参数做校验,同样会引发注入漏洞。软件测试安全测试会针对调用存储过程的功能模块,测试输入参数是否能影响存储过程中的 SQL 执行,比如注入语句能否修改存储过程中的查询条件,导致未授权数据泄露。​

软件测试安全测试对 SQL 注入漏洞的检测,核心是 “模拟攻击视角”,站在攻击者角度尝试突破输入防护,验证软件能否抵御不同类型的注入手段。哪怕是看似低风险的功能模块,只要涉及用户输入与数据库交互,就不能放过 SQL 注入检测,毕竟这类漏洞一旦被利用,可能导致数据库被脱库、数据被篡改甚至服务器被控制,这也是 SQL 注入检测在软件测试安全测试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的原因。​

/6 人阅读/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