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冷静评估,重新规划(立即执行)
不要立即开始测试! 先花1-2小时与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和开发负责人紧急沟通,以下三点:
绝对底线: 版本的重要目标是什么?哪些功能是必须上线的?哪些是可以砍掉的?
质量门槛: 能接受的最低质量标准是什么?(例如:重要流程必须畅通,不允许有阻塞性和严重性Bug)。
确定范围: 基于以上两点,共同确定一个缩小的、必须测试的“测试范围”。
第二步:采取“风险驱动”测试策略(重要动作)
将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投入到风险最高、最重要的地方。遵循优先级:
保重要: 优先保障主干业务流程的测试。
例如:电商平台的下单、支付流程;社交软件的登录、收发消息流程。
抓重点: 聚焦于:
本次新增或修改的功能(缺陷高发区)。
系统最重要、最常用的模块。
历史上最不稳定、最容易出错的模块。
与本次修改关联度高的周边模块(评估影响范围)。
降维度: 暂时搁置或简化以下测试:
非重要的边角功能。
兼容性测试(优先覆盖80%用户的主流环境)。
性能与压力测试(除非是重要性能指标)。
UI的像素级完美(优先保证功能正确,UI大致正常即可)。
第三步:优化测试方法与沟通(增效手段)
开展探索性测试: 在重要流程上,不局限于用例,依靠测试员的经验和直觉进行自由探索,这往往能更快地发现关键缺陷。
寻求开发自测: 请求开发人员对其修复的Bug和负责的重要模块进行更充分的自测,并提供自测报告,减少低级错误流向测试环节。
高效沟通缺陷: 提交Bug时,描述务必清晰、准确、附带关键证据,减少开发理解和解码的时间。
第四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沟通与规避责任(自我保护)
务必书面记录测试范围缩减的决定和潜在风险!
动作: 发送一封邮件或在工作群中确定列出:
“因时间压缩,本次测试将仅覆盖【列出重要功能清单】。”
“以下功能和场景将无法得到充分测试【列出被砍掉或简化的测试项】。”
“基于此,潜在风险包括【列出可能出问题的领域,如:某某边缘功能不稳定、在某某浏览器下体验不佳等】。”
话术: “我们已经制定了最高效的测试策略来保障重要功能。但对于上述未充分测试的部分,存在未知风险,请各位决策者知悉。”
这么做的目的: 这不是推卸责任,而是将技术风险转化为商业决策。你提供了专业的风险评估,由项目经理或产品经理来决定是否带着这些风险发布。这能有效地保护测试团队,避免在问题发生后成为“背锅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