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对BUG率的理解

2010-11-03  杨群 

这几天找了一些资料,查看了一些关于BUG率的资料,把自己的的理解记录下来,先放着,看在以后的使用中,是否是这样。
1、什么是BUG率?
 
 
2、BUG率的计算
目前来说在公司的动作过程中,BUG率现有两种计算方式:
A:BUG率=BUG数/功能点
B:BUG率=BUG数/代码行数(每千行代码)
当然这两种计算方式,只是针对于一个软件的某一个阶段,比如XX集团招聘系统在需求到开发结束这么一个过程中,发现BUG:需求阶段发现50个;设计阶段发现80个;编码阶段发现100个;UT阶段发现30个;IT阶段发现20个;ST阶段发现20个,分为这么几个阶段(也有可能为其它的阶段,但是前提必须是开发过程中的)。
 
还有人认为BUG率还要分状态、严重程度、发现人、解决人、所属模块等来分,但是这种的会是很复杂。
对于A、B两个BUG率的计算公式哪一种最方便,或者说是最有效一点。
对于A计算代码行数,应该由工具来统计,谁能保证开发人员的开发代码能力是一致的
对于B则与开发人员的代码能力无关了,但是则与计算功能点的人有关,作为没有根基的人而言,能准确地计算出功能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功能点法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非常的不容易。难度有些大!
 
3、BUG率的用处
在资料中看到有两种:
A:主要用于评价工作产品的质量
  
如果缺陷密度较高(与质量目标或过程能力基线相比),说明工作产品的质量较差,需要大量的返工。做为项目经理要认真做好缺陷分析(缺陷的类型、分布、严重程度等),找出原因,以便做好下一阶段的缺陷预防工作。
B:还可以结合其它方面的信息,判断是否一些工作不充分。譬如,如果缺陷密度过低,有两个原因:可能工作产品质量确实高;也可能评审或测试不充分,更多的缺陷没有发现,而遗留。
 
4、BUG率的好处
 
5、BUG率计算的时间段与结束段
应该是本轮测试或评审发现的Bug数,因为缺陷密度是评价当前这个时间点产品的质量。在某段时间有某段时间的BUG率计划,这样,从第一个阶段到最后开发完成、上线,这应该是一个收敛曲线,这个收敛曲线的最终点也就是结束段应该是0,即软件已经没有BUG可寻了。
 
 
其实BUG率的计算,要看你在开发的过程了,比如:需求阶段、设计阶段、编码阶段、UT阶段、IT阶段、ST阶段;各个阶段的BUG率为多少,在此过程中以曲线形式表示,查看软件在开发过程中的质量。
每一个阶段的BUG率应该统计的是单独的一个阶段,比如:需求阶段发现BUG为A,行数为B,那就是A/B
第二个阶段是抛开第一个阶段的BUG数与代码行数的
以此类推!
1875°/18751 人阅读/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