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码软件测评的博客
不少软件在权限管理上总存在“想当然”的漏洞——觉得给用户分了“普通账号”“管理员账号”就够了,却没料到权限边界一模糊,黑客就能通过越权访问绕开限制,偷看他人数据、篡改核心配置。这种权限失控的问题,平时藏得深,可一到渗透测试环节就会暴露无遗。专业的渗透测试能像放大镜一样,把那些“看不见的权限漏洞”揪出来,避免真的被攻击时,用户数据、业务安全都跟着遭殃。越权访问的渗透测试,首先会盯
26°/264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
现在不少企业的业务都依赖API接口传递数据,比如电商的订单提交、金融的转账请求、物流的信息同步,可很多人没意识到,API接口一旦被篡改,后果不堪设想。比如黑客改了订单里的商品价格,把1000元改成100元;或者在转账接口里偷偷改了收款账号,钱直接转进自己账户。这时候API的防篡改能力就成了关键,而普通企业自己很难全面验证防篡改是否真的管用,第三方软件测试机构的价值就在这里,他们
17°/178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
软件兼容性测试里,网站类软件的浏览器内核适配是关键一环,不同浏览器用的内核不一样,像Chrome用Blink、Firefox用Gecko、Safari用WebKit、IE用Trident,这些内核对HTML、CSS、JavaScript的解析规则有差异,很容易让同一网站在不同浏览器里出现表现不一致的情况。软件兼容性测试时,会先把主流浏览器内核都纳入测试范围,逐个验证网站的核心
11°/111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
软件测试安全测试里,SQL注入漏洞是高频高危风险项,这类漏洞多藏在用户输入交互的地方,比如登录框、搜索栏、数据提交表单,一旦软件对用户输入的内容没做严格过滤,攻击者就能通过构造特殊SQL语句,绕开验证甚至操控数据库。软件测试安全测试时,会先瞄准这些输入接口,模拟用户输入包含SQL关键字的内容,比如在用户名框输入“’OR1=1—”,看系统是否会忽略验证直接登录,这是判断是否存在基
15°/151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
ERP系统交付现场演示流畅。真正埋雷在权限失控和数据错乱。OA系统验收时功能齐全。三个月后并发崩溃原形毕露。软件采购验收依据的缺失让企业吃尽哑巴亏。纸质验收单的法律效力薄如蝉翼。带CMA标识的检测报告才是技术版合同。CMA报告在ERP/OA系统交付中的法律效力源于国家计量认证体系。盖CMA红章的检测数据法院直接采信。供应商承诺的功能覆盖率?检测报告里的用例通过率才是铁证。性能指标缩水?压力测试数
14°/143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
第三方支付平台过不了CMA检测,基本等于被判了业务死刑。金融级检测从不是走过场,九项核心指标每一项都切中要害,少一项达标都可能让平台陷入绝境。资金安全测试是第一道生死关。得模拟交易链路,查清楚数据传输有没有加密、能不能防篡改,支付指令的双因子验证是不是真的落地生效,不是摆样子。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平台的CMA检测报告里,要是缺了这些数据,跟废纸没区别,监管那边根本过不了。账户安全体系
15°/150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海量业务都搬到了智能手机屏幕上,移动端Web应用成了用户交互的核心入口。和传统桌面环境比起来,移动端安全测试面临着不少独特挑战:设备型号五花八门、操作系统版本零散、网络环境不稳定,再加上敏感的本地资源访问权限,每一项都不能掉以轻心。要是忽视了移动端Web安全测试,就好比在数字战场上敞开了大门,业务风险会成倍放大。身份与会话管理移动端安全测试,首先得聚焦身份与会话管理
18°/184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
XML外部实体(XXE)注入漏洞,就像藏在现代Web应用里的一颗定时炸弹,一直潜伏在阴影中,可它的破坏力,常常被开发者严重低估。当应用程序直接处理用户提交的XML输入,又没把解析器配置好时,攻击的窗口就悄悄打开了。恶意攻击者会精心构造XML文档,里面藏着特殊的实体声明,这些声明能指向敏感的系统资源,或者是远程的恶意内容。关键问题在于,那些有漏洞的XML解析器处理这些实体时,会毫无
29°/296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
选对检测机构,省一半时间检测机构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时间成本。想找靠谱的机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官网就有公示的具备软件检测资质的CMA机构名录,从这里面挑,资质上更有保障。如果是紧急投标,优先选本地实验室,能减少样品物流等耗时。特别要注意的是,机构的认证附表里必须包含你需要的测试项目类型,要是资质范围缺失,最后出的报告就是无效的,白费功夫。另外,得提前确认机构的检测排期能不能赶在投标截止日前出报告
23°/238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
一份规范的CMA报告,可不是简单罗列数据那么简单,它的每一部分都有讲究,这些细节共同决定了报告的法律效力和专业价值。检测依据检测依据是报告的基石,CMA报告一开头就得明确标注所依据的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比如功能测试要遵循GB/T25000.51里的功能性适合性条款;性能效率检测得引用GB/T26239中的响应时间标准;信息安全性测评则对应着等保2.0的技术要求。检测依据的
31°/315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