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产品频繁更新,软件的回归测试怎么做最省钱?
做回归测试最省钱的方式不是“偷工减料”,而是通过方法和自动化,将钱花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
建立自动化测试防线(前期投入,长期省钱)
这是最省钱的方法,没有之一。
投资流水线自动化:将最重要、最稳定业务的冒烟测试和主干流程测试(如:用户登录-重要操作-退出)实现100%自动化。每次构建新版本后,自动化脚本能在几十分钟内快速验证“版本是否可测”,解放测试人员,这是最高频、最值得自动化的部分。
分层自动化方法:
单元测试: 推动开发团队维护高覆盖率的单元测试。这是最快、最廉价的缺陷发现手段,能在代码层面拦截大部分问题。
API/接口自动化: 优先做接口自动化,而非脆弱的UI自动化。接口更稳定,维护成本更低,且能覆盖大部分业务逻辑。
UI自动化: 只针对极其关键且稳定的UI流程进行自动化。因其维护成本高,需谨慎。
实施智能的回归测试选取方法(零成本,高回报)
这是不花钱就能大幅提升效率的方法。
1.基于代码变更的分析: 与开发团队配合,利用工具(如:代码依赖分析工具)或通过沟通,精准识别出本次代码修改直接影响到的功能模块。 只回归测试这些受影响的功能,而不是整个系统。这是最精准的回归方式。
2.基于风险和历史缺陷的选取: 永远优先测试系统重要功能和历史上最脆弱、缺陷最多的模块。 某个模块之前频繁出问题,那么它再次出问题的概率就很高,应重点回归。
3.功能分组法: 将系统功能划分为不同的组(如:用户管理、订单处理、支付结算)。 本次发布若只修改了“用户管理”组,则主要回归该组,并轻量测试与之有数据交互的“订单处理”组,其他组可暂时忽略。
优化流程与协作(减少浪费就是省钱)
推行“开发自测”文化: 开发人员在提交代码前,必须完成自身修复或开发功能的基本验证。 能将大量低级别缺陷在测试前拦截,避免测试人员花费时间在提交、跟踪、验证简单Bug上。
建立“重要回归测试用例集”:维护一个精简的、覆盖系统主干功能的测试用例包(通常占全量用例的20%-30%)。 在时间紧迫时,只执行这个重要用例集,能以最小代价保障系统不出现严重崩溃。
版本锁定期: 在发布前设置一个“代码冻结”或“版本锁定”期,在此期间只修复致命Bug,不再开发新功能。 避免测试环境频繁变动和测试目标不断变更带来的重复测试和无效劳动。
每次发布后: 自动化脚本自动运行,完成核心冒烟测试,快速给出版本健康报告。
测试开始前: 测试负责人根据本次代码变更清单和风险分析,从全量用例库中选取一个“精准回归测试包”。
测试执行中: 优先执行主要变更的回归测试集,再执行精准回归测试包。测试人员有更多时间进行其他的测试,去发现更深入、自动化难以覆盖的缺陷。
全过程中: 开发自测拦截了大部分低级错误。
最贵的不是自动化脚本的开发和维护,而是测试人员重复执行大量手工回归用例所消耗的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