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改进】敏捷测试思想

2017-04-19   出处: 搜狗测试  作/译者: Deadwalk

最近公司又新上马一个项目,为了项目能够尽快抢占市场,产品、设计、开发、测试等小伙伴们在夜以继日地赶进度。除了加班赶进度,摆在大熊面前的一个巨大挑战是:项目组提出每两周迭代并上线一个版本


相信这种情况在各大小公司非常常见,也如大熊一样苦恼着这些问题:

1.在版本迭代频繁的情况下,产品的质量如何保证?

2.测试人员的测试时间应该留有多少?两周,一周又或者是2天?

3.如果测试时间被压缩得很短情况下,质量和进度如何同时保证呢?


为此,大熊把当前项目的流程(区分传统测试流程简称非敏测试流程)在纸上画了出来,同时在纸上画了另外一个心中理想的流程(简称敏捷测试流程)


非敏测试流程

1.流程介绍:我们简单回归下大熊所带项目的测试流程过程,这一测试流程普遍存在于各个公司和各种项目。

  1. 需求&设计阶段:与敏捷思想一致,将需求拆分成一个一个的story,安排在一个迭代内(如两周)可完成的需求。不求多、不求最全,通过一个版本接版本不断完善功能。

  2. 编码阶段:开发人员根据需求进行相应的开发工作,待所有功能开发完毕后,提交给测试组进行测试。

  3. 测试设计阶段:测试人员在需求、设计和开发编码阶段的同时,进行测试用例的准备。

  4. 测试执行&Bug修复:待开发提测后,测试人员进行测试用例的执行和Bug提交;而开发人员同时进行Bug的修复。

  5. 上线:当所有不阻塞上线的问题处理完毕后,版本上线发布。

2.流程问题:

  1. 存在开发提测质量不足的风险,阻塞后续的测试执行。

  2. 大量的Bug在提测之后才暴露出来,而这些问题的发现和修复成本都比较高

  3. 测试执行阶段基本依赖于手工测试,版本迭代的测试成本比较大。

  4. 即便是在测试执行阶段引入appiumselenium等自动化测试,问题暴露得依然很晚(此外自动化脚本的稳定性也是一个更大的成本投入)


敏捷测试流程

1.流程介绍:参考业界优秀公司和团队的一些做法,大熊拟定了一个改进流程。

  1. 需求&设计阶段:不做赘述,仍然做好story的拆分和安排。

  2. 编码阶段

    1. 引入代码Review机制,加强代码Review的评审和发现。(见附录3)

    2. 引入单元测试机制。在编码的同时,开发人员将自己实现的类进行单元测试。

    3. 加入测试驱动框架搭建,方便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进行集成测试的执行。

    4. 测试开发人员编写集成测试用例并执行。

  3. 持续集成

    1. 代码每日提交时都经过Review系统进行代码审核

    2. 代码每日进行自动化单元测试执行和集成测试执行。

    3. 当发现构建失败、或者测试用例不通过时,当下立刻解决其中的问题

  4. 测试执行&Bug修复:待开发编码均完成,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用例均通过之后(有些公司还会追求代码行覆盖率达到设定好的百分比),进入测试执行(系统测试)阶段

  5. 上线:当所有不阻塞上线的问题处理完毕后,版本上线发布。

Note:为了提升覆盖度和效率,还可以在回归测试阶段引入主路径的CheckList自动化和monkey稳定性自动化测试等工作,在上线前增加众测等。


2.流程分析:对比非敏测试流程的问题,问题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1. 因为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的引入,提测质量相比之前会变得更好。

  2. 大量的Bug会在代码Review和持续集成过程中暴露出来,而问题越早发现,修复的成本也越低。

  3. 测试手段会拓展为自动化+手工测试,后续版本迭代复用性高。

3.流程问题:这一测试流程也存在很多问题和隐患

  1. 代码Review机制能否贯彻执行的问题。

  2. 开发人员单元测试的意愿度和成本问题。(见附录4)

  3. 测试开发人员的框架设计和编码能力要求

  4. 项目初期需要进行测试框架搭建、持续系统搭建、自动构建和自动执行等大量的基础工作建设。


路虽遥远,君心不摇。大熊和他们的小伙伴们正在不断实践和改进中….

附录1:代码Review系统


附录2:持续集成&单元测试


附录3:引自《代码大全》中什么时候进行质量保证工作章节

附录4:引自《代码大全》中开发者测试章节

“质量保证的一部分就是制订出一套与产品需求、架构及设计相关联的测试策略。许多项目开发商把测试作为质量评估和质量改善的首要方法,这样的想法将使得测试不堪重负。” --引自《代码大全》


声明:本文为本站编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转载参考(依行业惯例严格标明出处和作译者),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专业信息,普惠测试相关从业者,开源分享,推动行业交流和进步。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原作者及时与本站联系(QQ:1017718740),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测试窝)或微信公众号(测试窝)关注我们,与我们的编辑和其他窝友交流。
342° /3381 人阅读/4 条评论 发表评论

小意达  2017-04-20

写的很好,对我很有帮助。我们公司目前也基本是使用的这样一套质量管理,看了你的文章也让我更全面的思考我目前所在产品线的测试过程,有需改进的地方


小意达  2017-04-20

转载了,会注明出处


小窝  2017-04-20

@小意达


邓智群  2017-04-20

@小意达 你也可以把你的感想记录下来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