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自动化测试基本原理和框架设计

2021-05-18   出处: 土司阿哈  作/译者:土司阿哈

        本文主要从自动化测试原理,深入讨论和理解各个框架如何使用自动化测试基础原理,进行设计框架。后续继续和大家交流测试框架的三驾马车,自动化测试框架六要素等文章,深入自动化框架背后的原理思考如何构建一个自动化测试框架。希望大家多多讨论,多提意见。

        上文提到《什么样的测试框架更合适呢?》,新一代自动化框架实现了对象、操作、数据的分离,从而实现了业务、脚本、数据之间的相互独立,最大程度地减少相互之间的影响,大大减少了维护的工作量。


        这张图大概可以分为四部分,按照横线切分,实际上是一行行测试代码。按照竖切,可分为对象,操作,值(数据)。下面分别对这四部分内容讨论。


        1.对象

        对象是语言开发者和开发者约定的公共接口,也是为测试预留的后门,这部分的变化是由开发编写代码时决定的。测试同学基本上对其影响力微乎其微。但如果要做自动化测试时,就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如何保证对象不变化或者变化较小,如何保证让对象的变化对测试影响变得更小,或者让对象的变化时能够第一时间告知测试,使得在第一时间能够发现并修改。要做到这一点有两个方案可参考。

        1.1 和开发同学约定对象变更流程和规范

        当一个需求需要快速上线时,对产品、开发同学来说,修改界面是最为简单可行的方案,但对UI自动化测试来说确是灾难。如何建立一套对象规范约束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当时做飞信UI自动化测试时和开发约定的几条规范。

                1)每个元素必须有ID和Name,ID和Name必须按照规范进行命名。

                2)每一个对象和元素都必须按照约定格式编写。

                3)每一个编译合格安装包,都能够自动化生成约定业务对象库,并能够自动校验对象变化对脚本的影响。

        通过上面的约定,可以做到UI界面变化时,快速生成新的对象库,并且能够在第一时间确认UI的变化对测试脚本的影响范围,并快速维护。

        1.2 基于框架对象的封装

        基于框架进行封装,简单的说就是对对象进行封装抽象,以保证对象发生变化时对测试脚本的影响最小。比如PageObject设计模式。


        Page Object模式是自动化测试框架的一种测试设计模式,是指UI界面上用于与用户进行交互的对象。将每一个页面设计为一个Class,其中包含页面中需要测试的元素(按钮,输入框,标题 等),这样在测试页面中可以通过调用页面类来获取页面元素,这样巧妙的避免了当页面元素id或者位置变化时,需要改测试页面代码的情况。当页面元素id变化时,只需要更改测试页Class中页面的属性即可。通过对界面元素的封装减少冗余代码,提高测试用例的可维护性。

        2.操作

        一个对象确定后,其对象基本保持不变,所以在测试框架中能围绕进行改进和操作的空间非常小。

        比如:一个对象确定其类型是button后,其操作不外乎点击,双击,text等属性。

        3.数据(值)

        在自动化测试原理图中,数据是测试同学唯一可以掌控的地方,这也恰恰说明数据能力是测试核心能力之一,测试本身是不可遍历不可穷尽,如何在众多的测试数据中找到合适的测试数据,并能够恰好满足业务测试的覆盖是测试核心的能力。所以自动化测试是测试的一种能力拓展和有效补充。

        在自动化测试中如何组织数据是件很复杂的事情。需要考虑业务特性,技术能力,工作流程等等因素。

        从数据周期和功能的角度思考,一般可分为全局数据,如环境地址;依赖数据,业务串联需要的上下游关键数据,如:账号,订单号;业务数据,为完成某项业务测试必须的数据,如京东金融小金库转账所需要的各种入参数据。

        从业务特性的角度思考,在接口测试中,其测试对象是入参和出参,变化较小,真正变化较多的是各种参数,所以大多数使用数据驱动的自动化框架。

        在京东金融App测试中,业务数据变化相对较少,恰恰是界面元素变化较多,所以大多使用关键字驱动的PO设计模式,封装和抽象对象的变化。

        4.脚本

        测试脚本对自动化从业人员来说在熟悉不过,有上图可以看到,一行代码由对象,对象的操作和数据共同组成。一个业务脚本由一行或者多行代码组成。一个脚本可能是一个步骤或者一个测试用例。是测试代码组织中最基本的组成单元。下篇详细介绍脚本的组织方式相关的问题。

        本文自动化的原理解析自动化框架背后的基本组织方式和驱动因素。希望大家能够很深入理解自动化背后的运行机制,合理构建自己的自动化框架。


声明:本文为本站编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转载参考(依行业惯例严格标明出处和作译者),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专业信息,普惠测试相关从业者,开源分享,推动行业交流和进步。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原作者及时与本站联系(QQ:1017718740),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测试窝)或微信公众号(测试窝)关注我们,与我们的编辑和其他窝友交流。
326° /3266 人阅读/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