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本来在安心写东西,但是无意中就有人转了几篇文章(《我们需要专职的QA吗?》)给我看,言辞恳切的说:“小柴你看看,咱还忙个啥,人家都说,马上所有专职测试都下岗。” 于是我就抽空看了看,嗯,不出意外,又是那些精英们写就的一手好文字,大意就是,开发做测试就足够了,要那么多测试妹子做什么? 好吧,虽然我没有他们那么高端精英,但
修改CentOS的默认启动级别#/etc/inittab...id:3:initdefault...CentOS 启动一共有7个级别0:关机,这个肯定不能设为默认开机级别1:单用户模式2:不带网络的多用户模式3:带网络的多用户模式4:保留,用户可以自给定义5:图形界面的多用户模式,x-window6:重启系统,这个也不能设为默认开机级别临时启动其它级别init 3查看现在启动的级别runlevel
离上次敏捷测试沙龙活动已经过3天,其余的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但至今仍未忘记的只有活动中比较认可的2点观点,在此写下,做下总结的同时以供自省,希望各位看官也能认同、能有所收获、感悟。1.28原则在测试工作中也是体现的比较明显的:80%的严重BUG通常出现在20%的重要功能模块中,回归测试时,发现的80%的问题都是出现在以前出现过BUG的位
忙完了上个项目,请假出去玩了一阵子,过了半个月没有碰电脑的日子。刚开始时还真是不习惯,每天的工作生活都用到,大概除了手机外,电脑成了生活的必备用品了。刚开始出去玩每天还带着手机,后来手机也不带,只带水和吃的。事实证明没了手机也没什么,没有那么多人给打电话,顶多一些并不很重要的短信而已。除了开始时有些忐忑,怕工作,怕有人打扰之类的,但是结果并不如想像那样,除了之前安排妥当的原因外,还有就是让人有些小
做benchmark测试的过程中,总是会涉及到linux操作系统底层的设置导致无法充分利用机器的性能,在调试的过程中,不少资料没能和linux kernel版本对应上导致一些参数的设置错误。根据现有服务器的硬件条件和软件版本做相关优化,把一些实践的心得分享出来。Kernel version : 2.6.32-71.el6.x
一、概述LAODRUNNER8.1 作为专业的性能测试工具,通过模拟成千上万的用户对被测应用进行操作和请求,在实 验室环境中精确重现生产环境中任意可能出现的业务压力,然后通过在测试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和数据来 确认和查找软件的性能问题,分析性能瓶颈. LOADRUNNER提供了三个大主要模块,这三个模块既可以作为独立的工具分别完成各自的功能,又可以作 为LOADRUNNER的一部分彼此衔接,与其他模块
分析 J2EE 事务图: 在 J2EE 事务图中,Analysis 不把带有“.”符号的事务名当作有效的事务名。(这个符号有时作为分隔符被用在事务层次结构中的子事务。)在这样的情况下,Analysis 显示在图筛选中将该事务显示为两个分开的事务。 无法再从 Analysis“工具”菜单访问 MSDE 安装。从 LoadRunner CD 的 add-ins 目录访问 MSDE 安装。 在网页细分图
本文件提供了下列有关LoadRunner 8.1 版的信息: LoadRunner 8.1 的新增功能 安装和配置信息 已知问题和局限性 多种语言支持 版权所有 详细信息,请参阅 LoadRunner 文档。 LoadRunner 8.1 的新增功能 文档 LoadRunner 快速入门提供简短的逐步概述和使用 LoadRunner 的说明。 LoadRunner 教程带着您通过负载测试
上周去参加了一个敏捷沙龙,感觉还不错,发现还是有必要细细的学习、研究下,以下是收藏的一篇短文,拿出来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敏捷方法在软件开发中受到青睐,特别是在互联网应用服务系统的开发中,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敏捷方法,包括XP、Scrum、Lean、Crystal、FDD等。具体的敏捷方法在操作时有一些区别,但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如客户至上、拥抱变化、缩短迭代周期、自我组织等。在敏捷方法中
左耳朵耗子发表了《我们需要全职的QA吗?》后,一石激起千重浪,赞成者有之,激烈反对者有之;有人说文中对QA的定义不对,还有人说以偏概全……的确,在需不需要专职的QA角色这个问题上,很难用一个简单的“需要”或“不需要”来回答。前两天我写了一篇对该文的回应文章,但由于文章写就得比较仓促,很多观点来不及完整表述,因此,在“真理越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