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软件测评,是独立于软件开发方与使用方的专业评测活动。在软件生态蓬勃发展的当下,其意义愈发凸显。与内部自测不同,它秉持客观公正姿态。软件开发团队自测易受主观思维局限,或因赶工期、护成果而疏漏瑕疵;使用方自行评估又缺专业测试手段与深厚技术储备。第三方机构则超脱这些羁绊,以纯粹审视目光深挖软件问题。例如在金融系统软件评测中,从复杂业务逻辑到数据加密传输,细致排查漏洞隐患,不偏袒、不遮

16° /163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


软件测试计划和报告是测试工作有序开展及成果总结呈现的关键文档。测试计划撰写:首要是明确测试目标,依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确定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要达成的测试预期,比如电商软件需保障千万级并发下单时响应在1秒内且支付安全无漏洞。划定测试范围,详细梳理涵盖的功能模块、系统架构层级与适配环境,像一款办公APP要明确兼容移动端各主流OS及不同办公网络。规划测试资源,点明所需人力,依

16° /167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高效地完成测试任务,测试人员通常会借助各种工具。以下是软件测试中常用的一些工具:首先,Selenium和Appium是自动化测试领域的佼佼者。Selenium主要用于Web应用程序的自动化测试,支持多种编程语言,能够模拟用户在浏览器中的操作。而Appium则专注于移动应用程序的自动化测试,支持Android和iOS等多种移动操作系统。其次

18° /183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


APP测试是确保应用程序性能正常、功能完整和用户体验良好的关键环节。测试过程涉及多个方面和指标,以下是对此的简要概述。APP测试主要包括功能性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界面和用户体验测试、安全性测试等。功能性测试验证APP的特定功能是否按预期工作,如登录功能。性能测试则确保APP在各种情况下的性能符合预期,包括高负载和网络连接有限的情况。兼容性测试确保APP能在各种设备和操

18° /185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


软件产品安全性测试是一项系统而深入的过程,旨在验证应用程序的安全等级,并识别潜在的安全性缺陷。这一测试的核心目的,在于确保软件不仅功能完备,而且在面对各种安全威胁时也能屹立不倒。测试人员会利用专业的工具和技术,仔细审查代码逻辑、数据处理、用户验证等关键环节,力求发现隐藏在软件深处的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可能包括未处理的异常、不安全的加密算法、权限管理漏洞等,一旦被恶意利用,将对软件的安全构成

13° /134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


提高撰写软件测试报告的速度和效率是软件测试团队的重要目标。以下几点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明确测试报告的结构和内容。事先制定好模板,确保每次测试报告都包含必要的部分,如测试目标、测试环境、测试步骤、测试结果和缺陷记录等。这样可以减少编写时的思考和整理时间。其次,采用自动化测试工具。自动化测试不仅能提高测试执行的效率,还能自动生成部分测试报告,大大减轻了手动编写的工作量。

14° /148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


APP接口测试是确保应用程序各功能模块之间能够正常通信和数据交换的关键环节。以下是APP接口测试的主要步骤和要点:首先,明确测试目标。通过与开发人员、产品经理和业务人员的沟通,在开发阶段确定每个功能模块的接口以及各种输入、输出的约定。准确定义测试目标有助于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质量。接下来,根据测试目标和接口约定,设计测试用例。测试用例应覆盖各种输入组合、边界值和异常情况,确保所有功能

16° /169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


大家好,我是陈哥。昨天刚看完朱少民老师的《软件工程3.0》,书中提到:现在已经是大模型驱动的人机协同范式,我们已经进入了软件工程3.0时代。这不仅意味着技术的跃迁,更是观念与方法的深刻变革。即便是在软件质量保证(SQA)领域,AI也以锐不可当之势渗透:测试脚本实现自我修复;机器学习模型精准预测易出Bug的代码区块;自动化机器人一夜之间便可吞吐数千个测试用例;……一个核心问题浮出水面

30° /306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


查找第三方软件测评机构主要有以下途径:网络搜索: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输入“软件测评机构”“第三方软件测试公司”等关键词,可获取大量机构信息,还可从专业的软件测试网站,如卓码测评、CSDN、51测试网等查找,这些网站有丰富的测评机构资源和相关资讯。咨询专业人士与机构:向同行企业、合作伙伴咨询其合作过且评价较好的测评机构。也可咨询软件测试资质认证机构或行业协会,获取他们推荐的正规、可靠的

17° /179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


软件验收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满足用户需求和业务要求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首先,明确验收标准。验收标准应在项目初期就确定好,包括功能需求、性能指标、兼容性要求、安全标准等。这些标准必须清晰、具体且可衡量,避免模糊不清的描述,为验收测试提供明确的依据。其次,做好测试环境准备。测试环境应尽可能与实际使用环境一致,包括硬件配置、操作系统、网络环境等。若存在差异,可能导致测试结果不准

15° /159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