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Cursor 之旅:通过人工智能革新测试自动化

2025-08-12   出处: Mediam  作/译者:Devan/溜的一比

人工智能辅助测试的个人实践

当我第一次接触Cursor时,我对AI驱动的IDE究竟能多大程度提升自动化测试效率持怀疑态度。在同时使用Playwright和Selenium测试工具后,我将从真实场景出发分享经验,帮助同行应对快速演进的技术浪潮。

理解Cursor:超越传统IDE的变革

Cursor并非简单堆砌AI功能的代码编辑器,而是测试创建与维护范式的根本性转变。基于VSCode构建的它,集成了多种AI模型(我使用过GPT-4和Claude版本),能够生成过去需要数小时手动编写的测试代码。

最令我惊讶的是:Cursor不仅能理解单个文件,更能把握文件间的关联关系。

最具价值的五大核心功能

通过多个自动化测试项目的实践验证,这些能力持续为我节省时间:

  1. 上下文代码生成
    不仅自动补全代码行,更能生成符合应用架构的完整测试序列
  2. 智能重构
    识别测试套件模式并建议优化方案
  3. 多上下文处理
    自动关联页面对象、测试文件与配置项
  4. 错误解释
    用自然语言解析测试失败原因
  5. 模型切换
    根据任务复杂度灵活选用不同AI模型

Cursor在Playwright测试中的实践

Playwright已成为我Web测试的首选框架,Cursor彻底改变了我的工作流:

电商测试案例对比

传统方式(Cursor前)

  • 基于Page Object Model手动构建测试步骤
  • 复杂结账流程耗时1-2小时
  • 需多次迭代处理边界条件
  • UI变更频繁导致维护困难
// How I used to write tests with Page Object Model in JavaScript
const { test } = require('@playwright/test');
const HomePage = require('../pages/HomePage');
const ProductPage = require('../pages/ProductPage');
const CartPage = require('../pages/CartPage');
const CheckoutPage = require('../pages/CheckoutPage');

test('checkout flow', async ({ page }) => {
  // Initialize page objects
  const homePage = new HomePage(page);
  const productPage = new ProductPage(page);
  const cartPage = new CartPage(page);
  const checkoutPage = new CheckoutPage(page);

  // Navigate through pages
  await homePage.navigateToUrl("https://our-company-shop.com");
  await homePage.selectFirstProduct();

  // On product page
  await productPage.addToCart();
  await productPage.viewCart();

  // Many more manual steps with page objects...
  // Still requiring lots of maintenance
});def test_checkout_flow(setup_browser):
    driver = setup_browser
    # Initialize page objects
    home_page = HomePage(driver)
    product_page = ProductPage(driver)
    cart_page = CartPage(driver)
    checkout_page = CheckoutPage(driver)

    # Navigate through pages
    home_page.navigate_to_url("https://our-company-shop.com")
    home_page.select_first_product()

    # On product page
    product_page.add_to_cart()
    product_page.view_cart()

    # Many more manual steps with page objects...
    # Still requiring lots of maintenance

Cursor方式(当前实践)
通过自然语言描述生成完整测试代码,维护时间减少50%以上:

// Generate a test that completes our checkout flow with credit card payment,
// verifying order confirmation and handling potential network delays


Cursor then generates a complete test with proper waiting mechanisms,
 error handling, and assertions.

const { test, expect } = require('@playwright/test');

test('complete checkout flow with credit card payment', async ({ page }) => {
  // Navigate to the shop
  await page.goto('https://our-company-shop.com');
  console.log('Starting checkout flow test');

  // Select and add a product to cart
  const firstProduct = page.locator('.product-item').first();
  await firstProduct.waitFor({ state: 'visible' });
  const productName = await firstProduct.locator('.product-name').textContent();
  await firstProduct.click();

  // Verify product detail page loaded
  await expect(page.locator('.product-detail-view')).toBeVisible();

  // Add to cart with retry for potential network issues
  await Promise.all([
    page.waitForResponse(response => 
      response.url().includes('/api/cart') && 
      response.status() === 200
    ),
    page.click('#add-to-cart')
  ]);

  // Navigate to checkout and complete payment
  await page.click('.cart-icon');
  await expect(page.locator('.cart-item')).toContainText(productName);
  await page.click('#checkout-button');

  // Fill payment details in iframe
  await page.frameLocator('.card-frame').fill('input[name="cardNumber"]', '4111111111111111');
  await page.frameLocator('.card-frame').fill('input[name="expiryDate"]', '12/30');
  await page.frameLocator('.card-frame').fill('input[name="cvv"]', '123');

  // Complete order with proper waiting
  await Promise.all([
    page.waitForNavigation({ url: '**/order-confirmation' }),
    page.click('#place-order-button')
  ]);

  // Verify success
  await expect(page.locator('.order-confirmation')).toBeVisible();
  const orderNumber = await page.locator('.order-number').textContent();
  console.log(`Order successfully placed: ${orderNumber}`);
});

我审查并根据特定应用需求调整后运行测试,通常节省至少 50% 的时间。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 Cursor 如何处理之前令人头疼的 iframe 表单。它自动包含适当的框架处理代码,否则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调试。

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多上下文处理

多上下文处理(MCP)并非 Cursor 独有——我在 VS Code 中体验过类似功能,在其他一些工具中也有过类似但程度较轻的体验。然而,我发现 Cursor 的实现对维护测试套件特别有帮助。

即使更改某些测试流程,Cursor 也能识别多个文件的影响并协助我一致地更新它们。仅此功能就节省了数小时繁琐的查找和替换工作。

我使用 Selenium 自动化和 Cursor 的体验

虽然我同时使用过 Playwright 和 Selenium,但我的部分重点是使用 Python 和 pytest 的 Selenium。过去几周我在此领域应用 Cursor,效果良好。

真实示例:增强我的 Python Selenium 框架

我们有一个需要扩展以支持新功能的成熟 Selenium 测试套件,使用 pytest。使用 Cursor 帮助我:

  • 生成与我们现有模式一致的新测试方法
  • 创建具有适当等待机制的更健壮的选择器
  • 改进断言策略以提高测试稳定性
  • 为不可靠的网络状况实现更好的错误处理
import pytest
from selenium.webdriver.support.ui import WebDriverWait
from selenium.webdriver.support import expected_conditions as EC
from selenium.webdriver.common.by import By
from pages.checkout_page import CheckoutPage

# Cursor生成的稳健选择器与等待机制
def test_coupon_application(setup_browser):
    """Test the application of discount coupons during checkout."""
    driver = setup_browser
    checkout_page = CheckoutPage(driver)

    # Apply coupon with retry mechanism for network issues
    wait = WebDriverWait(driver, 10)
    checkout_page.enter_coupon_code("DISCOUNT20")

    apply_button = wait.until(EC.element_to_be_clickable(
        (By.ID, "apply-coupon")
    ))
    apply_button.click()

    # Verify discount applied
    discount_element = wait.until(EC.visibility_of_element_located(
        (By.CSS_SELECTOR, ".discount-applied")
    ))

    assert "20%" in discount_element.text, "Discount percentage not displayed correctly"

    # Verify total amount updated
    original_price = checkout_page.get_original_price()
    discounted_price = checkout_page.get_final_price()

    assert discounted_price <= original_price * 0.8, "Discount not calculated correctly"

与我以往的方法相比,代码质量和可靠性显著提升,尽管我使用 Cursor 仅约一个月。

对比 Cursor 与其他人工智能工具

在我的人工智能辅助开发工具探索之旅中,我有机会使用了几种选项。以下是 Cursor 与我亲自测试过的其他替代工具的对比:

据我所知,Cursor 在生成完整测试文件方面表现出色,而 Cline.ai 对理解和重构现有测试代码特别有帮助。GitHub Copilot 在测试内的小型代码补全方面表现良好。

我发现根据具体测试任务在这些工具之间切换是最有效的方法。对于复杂的 Playwright 测试生成,Cursor 通常是我的首选工具,而 Cline.ai 的对话功能使其在调试和理解测试失败方面表现出色。

经验教训:希望早点知道的事情

过去几个月使用人工智能辅助测试工具,我发现了一些关键见解,可能会帮助其他人:

有效的提示工程至关重要 早期使用 Cursor 时因不了解如何与人工智能有效沟通而受挫。别犯同样错误——清晰、具体的提示至关重要。

实际对我有效的提示示例:

以往无效提示:“创建一个登录测试”

如今有效提示:“创建一个 Playwright 测试以验证我们的登录功能,需满足以下要求:

测试有效和无效凭证

验证锁定账户的错误消息

处理启用的双因素认证(2FA)流程

使用我们现有的 BasePage 类以调用通用方法” 输出质量差异显著。我学到了不能盲目信任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输出质量仅与我的输入一样好。

批判性审查的重要性

使用 Cursor 早期,我错误地全盘接受生成的代码,未彻底审查,导致一些尴尬的测试失败。现在,我始终:

逐行审查所有生成的代码 对输出运行静态分析工具 测试人工智能可能遗漏的边缘情况 验证生成的测试是否遵循我们团队的标准(通过让他们阅读相关文档)

这种批判性审查已成为第二天性,确保人工智能增强而非取代我的专业知识。

我不使用 Cursor 的时候

尽管总体体验积极,但在某些情况下我发现 Cursor 帮助有限:

安全关键测试:对于支付处理安全测试等敏感领域,我仍偏好完全手动创建 性能测试:针对专用性能测试场景 实际成果:前后指标对比 为量化 Cursor 对我的工作影响,我在最近项目中跟踪了几项指标:

测试创建时间:减少 40%(尤其在标准操作方面) 测试维护:UI 变更后更新测试花费时间减少 50% 测试覆盖:资源分配不变的情况下增加 30% 不稳定的测试减少:由于更好的等待和断言模式,不稳定的测试减少 30% 尽管这些改进显著,但只有在熟练掌握工具后才显现出来——学习阶段的最初几周生产力实际上有所下降。

了解 Cursor 的实际工作原理

经过数周的日常使用,我对 Cursor 的底层工作机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令牌处理:它将代码分解成令牌,仅向人工智能服务发送相关部分 本地缓存:频繁使用的模式似乎被本地缓存以提供更快的建议 文件关系映射:构建文件间关系图以实现多上下文处理(MCP) 人工智能选择:根据任务将不同能力路由到不同模型 这种理解帮助我更有效地利用工具并应对偶尔的限制。

结论:人工智能是伙伴,而非替代品

Cursor 及类似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之旅改变了我的自动化测试方法。这些工具并未取代测试专业知识——而是加以增强。我发现每个 QA 角色已从编写每一行测试代码转变为 “测试架构师” —— 设计整体结构和验证策略,然后利用人工智能实现细节。

尽管使用 Cursor 仅约一个月,生产力提升已显而易见。这使我得以更多关注测试覆盖策略,减少重复性实现工作。

对于考虑这些工具的人,我的建议是从小处着手,耐心度过学习曲线,并对所有生成代码保持批判眼光。投资学习有效的提示工程并了解如何引导这些工具将在生产力方面带来回报。


声明:本文为本站编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转载参考(依行业惯例严格标明出处和作译者),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专业信息,普惠测试相关从业者,开源分享,推动行业交流和进步。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原作者及时与本站联系(QQ:1017718740),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测试窝)或微信公众号(测试窝)关注我们,与我们的编辑和其他窝友交流。
10° /104 人阅读/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