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大赛的作品,要是能有权威的质量背书,竞争力会强不少。国家认可的CMA检测报告,就是个好选择,能大大提升项目的可信度。建议在作品申报前三个月就启动检测流程,选机构时优先考虑有教育领域经验的,毕竟大学生团队常容易忽略文档完整性,有经验的机构能少走弯路。申请CMA检测报告,核心在材料准备。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得签字盖章才有效,测试环境清单要写清硬件配置的详细信息,用户手册初稿得把基础功

13° /133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


大家好,我是陈哥。大家都知道英伟达被国家网信办约谈了吧。美出口的先进芯片要求必须配备“追踪定位”功能,而英伟达算力芯片的“追踪定位”“远程关闭”技术已相当成熟。现在,他卖给我们H2O算力芯片,大家知道意味着什么吗?一旦技术后门被滥用,数据隐私便可能失控。这也验证了我之前一直反复强调的观点:国产化替代刻不容缓。关键技术攥在别人手里,就像把自己的软肋露给别人看。之前西方国家对华为搞技术封锁

21° /217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


每年开学季,各高校都会同步上演,轰轰烈烈的“抢课大战”!全校同学同一时间段抢课,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当几万名学生同时涌入在线系统,指尖悬停在“提交选课”按钮上,那一刻的流量洪峰,对选课系统核心链路(登录→数据加载→提交)的并发能力要求极高。随着9月开学季的临近,小优特别准备了一期《选课系统场景下的压力测试实战指南》,并在文末附赠“教育领域专属资源包”,助力各类院校系统提前开展性能测试,平稳度过开

14° /146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


「测试匠谈」是优测云服务平台倾心打造的内容专栏,汇集腾讯各大产品的顶尖技术大咖,为大家倾囊相授开发测试领域的知识技能与实践,让测试工作变得更加轻松高效。本期嘉宾介绍Soren,腾讯TEG技术事业群质量工程师,负责腾讯AI语音合成产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主导核心模块的质量保障与性能优化,致力于为集团内部和业界提供领先的语音合成服务。导语AIGC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文本生成、语音合成、图像创

15° /152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


合同第七页第三行明确载明“会员积分可兑换机票”,但测试人员实际操作时发现,该功能需通过拨打客服电话人工办理。业务经理对此提出质疑,称系统中存在兑换按钮,然而点击后却发现该按钮仅为摆设。功能性测试的作用,正是将合同中的文字表述与实际系统功能进行精准对标,确保二者一致。​功能性测试的常见方法蕴含于细节之中。等价类划分并非简单的数学分类,以医疗系统为例,年龄输入框在输入“150岁”时能弹出错误

13° /131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


需求文档中明确标注的“支持批量导入”功能,在测试员上传500条数据时出现系统崩溃现象。开发团队主张此为性能问题,但查阅功能测试用例记录发现,批量操作场景仅验证了50条数据的情况,会议室就此陷入沉默。​功能性测试并非简单的界面操作验证。以银行转账流程为例,缺少确认弹窗是否属于缺陷,业务部门可能认为无需设置,但上线后误操作投诉量激增。若测试报告未纳入该问题,往往源于需求规格说明书未作出明

14° /148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


作为专攻物联网终端可靠性测试的工程师,电池供电下的异常唤醒耗电问题是最隐蔽的电池杀手。实验室里温顺运行的设备,落地后常因异常唤醒三天耗尽电量。真实场景的残酷远超研发预期。异常唤醒的三大幽灵五年测试数据揭露三类高频事故源:通信模块的握手执念:Wi-Fi模块在信号弱区反复尝试握手协议,每秒唤醒12次耗光电池;传感器误报唤醒链:温湿度传感器因静电干扰误触阈值,联动唤醒MCU记录无效数据;看门狗复位风暴

17° /177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


作为专注车载系统测试的第三方测评师,每年经手上百个车联网系统可靠性测试项目。最令人心悸的永远是弱网切换丢包补偿机制的验证环节——这里潜伏着引发系统级崩溃的致命陷阱。真实路测中暴露的缺陷,远非实验室模拟能企及。弱网切换的魔鬼细节车辆穿越隧道或山区时,网络可能在4G/5G/Wi-Fi/卫星通信间强制切换。此时丢包补偿机制若失效,将触发三重灾难:控制指令丢失:自动刹车指令在切换间隙丢失0.8秒,足以造

30° /301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


功能测试计划的核心要素目标与范围锚定是功能测试计划的基石。依据需求文档明确验证目标,量化功能覆盖率、缺陷容忍度等指标。测试范围需精确界定覆盖模块与排除项,避免资源浪费。例如核心支付流程必须100%覆盖,辅助工具可抽样验证。准入准出标准需刚性定义:代码静态扫描零高危漏洞可启动测试;严重缺陷归零且用例通过率≥98%方可达标。分层策略设计决定测试效率。业务核心路径采用等价类划分与边界值分析设计高密度用

19° /194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


持续运行崩溃率验证构成软件健壮性的终极试炼。这项7×24小时持续运行崩溃率测试通过极限施压,暴露系统深层次资源泄漏与状态累积风险。其实战过程融合环境仿真、故障注入与智能监控技术,形成完整的可靠性炼金术。https://www.zmtests.com/测试环境严苛构建生产级流量克隆是验证基础。采用流量录制回放技术,捕获真实业务峰值数据并注入测试集群。交易比例严格保持生产特征:支付订单占比35%、查

20° /207 人阅读/0 人点赞/0 条评论